1 引言
基督教作為世界上最大的三大宗教之首,擁有者最多的信徒,在全球的分布也最廣泛,而基督教內(nèi)部實際也有宗派之分,包括基督教、天主教、東正教等,廣義的基督徒人數(shù)達到近20億,占世界人口1/3。
作為宗教活動傳播的主要場所,大量的教堂也隨著基督教的開枝散葉而在全球各地拔地而起,其中大多數(shù)也歷史久遠,成為了該地的一個重要文化組成部分。
而作為全球最大的一座教堂,竟然坐落在全球最小的國家里面,這既有歷史的機緣巧合,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,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座坐落在梵蒂岡——全球最小的國家里面的世界最大的教堂——圣彼得大教堂。
2 基本數(shù)據(jù)
圣彼得大教堂(St. Peter''s Basilica Church)又稱為圣伯多祿大教堂或者梵蒂岡大殿,隸屬于天主教,是位于梵蒂岡的一座天主教圣殿,伯拉孟特、拉斐爾、米開朗基羅等都先后參與了該教堂的設計與建造。
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教堂,圣彼得大教堂占地面積達到了23000平方米,內(nèi)部面積有15160平方米,頂高約138米,內(nèi)部穹頂42米。
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教堂,圣彼得大教堂占地面積達到了23000平方米,內(nèi)部面積有15160平方米,頂高約138米,內(nèi)部穹頂42米,總長約211米。
內(nèi)部有如此巨大的空間,使其最多可同時容納6萬人同時進行祈禱,并且實際上每年教宗也會在教堂內(nèi)舉行多個儀式,大部分都超過1萬人。
3 歷史
羅馬并非一日建成的,圣彼得大教堂當然也是。圣彼得大教堂由君士坦丁大帝始建于326年,于333年落成,史稱老圣彼得大教堂。在經(jīng)歷了上千年的風雨侵蝕和戰(zhàn)火洗禮后,再加上年久失修,老圣彼得大教堂就如一個經(jīng)歷了幾十年風霜雪雨生活折磨的老人一般已經(jīng)顫顫巍巍。
到了16世紀初,宗教改革運動席卷歐洲,教廷勢力受到嚴重削弱,時任教皇尤利烏斯二世為了重振教廷雄風,顯示教皇權(quán)威,決定將教堂推倒重建,同時進行擴大。
重建工程經(jīng)歷了重重波折,耗費了近120年時間,期間幾乎所有意大利有名望的建筑師都參與過它的重新設計與建造,其中包括布拉曼特、米開朗琪羅、波爾塔、馬代爾諾、貝尼尼等等。
并且,包括米開朗琪羅、拉斐爾也在此教堂留下了他們的壁畫和雕塑作品,可以說,重建的圣彼得大教堂是凝聚了文藝復興時期眾多巨匠的心血作品,也是建筑、雕塑、繪畫等藝術(shù)的集大成者。
4 內(nèi)部一覽
進入大教堂后,首先迎面而來的是一個走廊,兩端白色的大理石柱子上雕刻有精美的淺色花紋,走廊拱頂上亦布滿了雕刻的花紋與圖案。
經(jīng)過長廊后,進入大殿堂,為教堂的主廳。殿堂長達186米,巨大的穹頂,粗壯的承重柱和厚實的墻壁,全都布滿了色彩艷麗的各種壁畫跟栩栩如生的大師級雕像和浮雕,地板則由彩色的大理石鋪設而成,極其豪華大氣與精細。
當陽光從圓穹頂中的玻璃窗射入殿堂之時,整個殿堂都籠罩在一種亦真亦幻,神秘肅穆的色彩,讓人仿佛處身于與上帝的咫尺之間,不由得心生一種敬畏的感覺。而這種感覺,也正是大部分教堂在設計之初就要考慮進去的重要考慮因素。
整個圣彼得大教堂內(nèi)部呈現(xiàn)一個拉丁十字型,十字交叉處即是大殿堂,而左右兩側(cè)及前方,則是一個個的小殿,每個小殿里也裝飾著滿滿的壁畫、浮雕和雕像。在大殿堂的下方,則是圣彼得的陵墓。
5 關(guān)于圣彼得
彼得原名為西滿,跟隨耶穌后,耶穌給他起名叫彼得。他是耶穌的十二位門徒之一,也是耶穌最親近和忠誠的門徒。
據(jù)傳在公元64年時,彼得在羅馬傳教并且殉難在此地,并被埋葬在圣彼得廣場外。而被處刑前,彼得覺得自己不配跟耶穌有同一個死法,因此要求自己被頭朝下腳朝天釘在十字架上。
圣彼得殉道
那么彼得前面的“圣”是怎么來的呢?實際上“圣”可以看做一種尊稱,可以理解為“烈士”“英雄”這種含義,也就是圣徒(Saint),而Saint又是來源于拉丁語的Sanctus,意思是神圣的。為了紀念這些先烈或者重要人物,就漸漸形成了在名字前面加個“圣”作為前綴,表示尊敬以及懷念。
評論內(nèi)容: |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