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23年上半年各省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數據。上海位居榜首,達到42870元,而北京則首次突破4萬元關口,緊隨其后,山東也首次超過2萬元。
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用于最終消費和儲蓄的總收入,即居民自由支配的收入,包括現金和實物收入。按收入來源分,包括工資、經營、財產和轉移凈收入。
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,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593034億元,同比增長5.5%。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9672元,同比名義增長6.5%,扣除價格因素,實際增長5.8%。上海以42870元居首,北京以41358元位居第二,浙江則為唯一一個超過3萬元的省份,達到34317元。江蘇、天津、廣東、福建和山東也超過2萬元,山東首次超過2萬元,為20309元。
以19672元的全國均值為基準,上海、北京、浙江、江蘇、天津、廣東、福建、山東、重慶等9個省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了全國均值。
從增速來看,31個省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實現了正增長。上海以9.9%的增速領跑,吉林以9.2%的增速緊隨其后。
工資性收入占比較為穩定,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57.4%,人均工資性收入為11300元,增長6.8%。經營凈收入、財產凈收入和轉移凈收入分別占可支配收入的15.5%、8.9%和18.2%。
為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,增加就業和提高薪酬是關鍵。在促進就業方面,人社部于7月至12月啟動了高校畢業生青年就業服務攻堅行動,采取一系列措施促進他們就業和創業。國家發改委也強調實施就業優先政策,加強困難群體的就業支持,鼓勵多勞多得,幫助更多低收入群體提升到中等收入水平。
漲薪方面,獵聘發布的數據顯示,上海的薪資漲幅最高,達到29.6%,北京為27.48%,位居第二,蘇州、合肥、西安、杭州分別為第三至第六。
人均消費支出為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一個關鍵因素。上半年,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為12739元,同比名義增長8.4%。上海、北京、浙江、江蘇、天津、廣東、福建等7個省份的人均消費支出超過1.5萬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