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“五一”小長假前夕,杭州市慈善總會收到了機構有史以來金額最大的一筆個人捐贈。捐贈人是一位女士,她出資500萬元人民幣,成立“香樟專項基金”來幫助有需要的人;她選擇匿名捐贈,深藏功與名,只愿物盡其用,讓捐贈發揮價值。(據5月22日橙柿互動)
據報道,2008年,應晗(化名)的母親做了一個決定:晚年要捐出自己的財產。“那時她才50多歲,經歷過人生的跌宕起伏和社會的飛速變化,對生命有了不一樣的體悟。”應晗說,“我和妹妹都尊重她的決定。”
相關報道截圖(來源:網絡)
接下來的十多年間,母親不斷和應晗姐妹討論這項“捐贈”的細節,包括捐多少,捐給哪里等等。2023年清明節剛過,母親對應晗說:“時間差不多了。”
應晗說,“媽媽說了十多年的事,終于到了要辦的時候!”“我和妹妹沒一句反對,我們都認定這是一件必須要做的事,只是何時開始而已。”
和母親商量后,她們向杭州市慈善總會和浙江省婦女兒童基金會分別捐贈了500萬元。
捐完錢,應晗把收到的捐贈證書給女兒看:“我女兒非常震撼!她正在讀中學,根本想不到,外婆竟然做了那么酷的事情。”
捐贈1000萬元的外婆,真的很酷。這個舉動,體現了老人家的人生觀與財富觀,對社會是個榜樣與示范,對她的后輩也是一次言傳身教。
據介紹,這位捐款的外婆,年輕時當過醫生,見識過人間疾苦;后來離開醫院支持丈夫創業,最辛苦的時候,她一人要做三份工,提前透支了身體。老人越發覺得,“賺錢很重要,但也沒那么重要,如果能幫助有需要的人,就有價值。”
不難看出,她的人生經歷讓她懂得了許多,當過醫生,“德不近佛者不可為醫,才不近仙者不可為醫”,從醫經歷讓她知道敬畏生命、關懷生命。后來陪著丈夫一起創業,這個過程又讓她明白了財富的意義,認識到金錢的真正價值是拿去幫助有需要的人。
外婆以香樟為慈善基金命名,寓意深遠(來源:橙柿互動)
“我媽媽的生活很簡單,她不是那種可以從名利得到幸福感的人。”老人一生悟出的道理,讓她做出了捐贈的決定:一是希望回饋社會;二是希望自己的兩個孩子對錢不要太貪心。
老人的大愛之舉,讓她的女兒受到教育,并由此又教育下一代。應晗說,我的女兒快要中考了,壓力蠻大。“我給她看捐贈證書,就是想告訴她,學習不是為了以后掙錢,不要被功利的東西局限住,人生有更多廣闊的可能性。”
可以說,老人的悟道惠及了幾代人,這才是比金錢更有意義的東西。老人還以香樟來給專項基金命名,香樟者,世間最深情的樹木。老人的寓意就更深遠了,植下一棵慈善的香樟,希望能成長一片慈善的森林,讓世間充滿深情大義。
捐款千萬的外婆真的很酷,她的家人又何嘗不是一樣的很酷。因為外婆的捐款舉動,得到了兩個女兒以及外孫女的理解,家人與外婆一起在這起捐贈中收獲了人生的社會價值。她們支持外婆的舉動,她們也是值得尊敬的人。
杭州這位外婆給慈善組織捐了1000萬,捐出的不僅僅是錢,而是分享了她人生經歷中所獲得的精神財富,就是讓人明白,錢只有給需要幫助的人才有意義,慈善的意義原本就在于扶危濟困,這位外婆再次詮釋了金錢與慈善的意義。捐款金額無論大小,體現的都是這個意義。
向捐贈1000萬的外婆致敬,她酷酷的樣子值得大家學習!就讓金錢去幫助有需要的人,發揮出有價值的作用。
評論內容: |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