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“躺平”一詞在年輕人社交中火了起來,那么到底躺平是什么意思呢?躺平,是網絡流行詞,指無論對方做出什么反應,你內心都毫無波瀾,對此不會有任何反應或者反抗,表示順從心理。另外在部分語境中表示為:癱倒在地,不再雞血沸騰、渴求成功了。躺平看似是妥協、放棄,但其實是“向下突破天花板”,選擇最無所作為的方式反叛裹挾。年輕人選擇躺平,就是選擇走向邊緣,超脫于加班、升職、掙錢、買房的主流路徑之外,用自己的方式消解外在環境對個體的規訓。有些年輕人用順其自然,來敷衍人生道路上的荊棘坎坷,卻很少承認,真正的順其自然,其實是竭盡所能之后的不強求,而非兩手一攤的不作為。
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,中華民族偉大復興,絕不是輕輕松松、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。黨員干部要想干事,能干事,干好事。每一名黨員干部應當常問自己“我是誰”,牢記第一身份、第一職責,擦亮共產黨員這塊“金字招牌”。始終把自己置于組織的領導之下,融入人民群眾之中,把自己放低點,把自己那點功勞看低點。常存平常之心,常養堅韌之力,常守寧靜之道,常問自己“初心是否還在,追求是否依舊”。只有不斷提升輸“血”的質量、始終保持“細胞”的健康,才能進一步激活黨員隊伍,使黨煥發出蓬勃的執政生機。
著眼“價值偏移”的誤區,敢于動真格。志向反映一個人的世界觀、人生觀、價值觀。擺得正,就行得端,誠使志真;擺得不正,就會把自己引向歧途,利令智昏。人活一口氣,貴在精神上的強健,事業上的成就,人格上的完善。黨員干部要把勤奮學習作為一種追求和態度,讓學習的燈塔始終照亮人生前行的道路。用全面的觀點來深學,用聯系的觀點來深思,用發展的觀點來深悟,才能既學出咬定青山的思想定力,又練就撥云見日的政治眼力和落地生效的實踐功力。在面對紛繁復雜的矛盾問題和現實困難時,多一些對制度的敬畏和嚴格遵循,少一些“差不多”式的變通和走樣。強化黨性修養,擰緊思想“總開關”。時刻提醒自己始終牢記“第一身份”“第一職責”,在傳承黨的宗旨、擦亮金字招牌、保持先鋒底色中,匯聚前行的信念之力,砥礪奮發進取之志。
著眼“無知無畏”的盲區,敢于硬碰硬。純正黨性心存敬畏、自省自勵滌蕩靈魂。不矜細行,終累大德;為山九仞,功虧一簣。無論你處于什么崗位,也無論你工作有多重要、表現有多優秀,都不要驕傲自滿、夜郎自大。要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,清正廉潔,兢兢業業,對黨和人民極端負責。正確地對待自己、同志、組織和群眾。其身正,不令而行,其身不正,雖令不從。有所敬,才會行有所循;心有所畏,才會行有所止。只有筑牢遏止欲望的堤壩,才能在各種利益誘惑面前,心不為其所動,志不為其所喪,行不為其所控。黨員干部要少喊口號,多點實干,多學習、少應酬,多奉獻、少計較,正確認識自己,不斷反省自己,常養“浩然之氣”,努力做一個高尚的人,一個純粹的人,一個有道德的人,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,一個有利于人民的人。
著眼“僥幸冒險”的心理,敢于勇挑重擔。好口碑從實干中來、好前程從拼搏中得。千難萬難,勇于擔當就不難。每一名共產黨員,都應該時時刻刻把務實擔當裝在心中,把“擔當精神”作為一種習慣,忠于黨,忠于人民,恪盡職守、赤誠為民,才能挺直脊梁,不負共產黨員這個光榮稱號。直面疑難勇沖鋒、遇到坎坷敢超越。黨員干部在工作中,深入到一線、基層的主戰場,才能服務群眾,提高本領,增加面對復雜問題的“底氣”。只有夯實黨員干部“底氣”,工作上才能胸有成竹、游刃有余,才能避免說話“不著調”,才能避免辦事“不靠譜”。不斷追求上進,增強周全看待問題、處理問題的能力;要立足本職崗位,篤行務實之風,認真嚴謹地對待每一項工作。在工作中有所追求,堅持高標準,凝神聚力、矢志不渝地干好崗位上的事、主業中的事、職責內的事,干出名堂,干出實績。
作者:董曉龍
編輯:王晨偉
責編:鄭黎波
主編:姚啟明
評論內容: | |